学员心得
建工集团井冈山培训体会之二: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井冈山精神
- 来源:未知
- 发布时间:2018-11-18 14:57:21
-
字号: 大 中 小
为深入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全省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培训“全覆盖”工作的要求,6月30日至7月5日,局机关、建工集团和核电公司在井冈山江西干部学院联合举办了“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机关、建工集团、核电公司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第一期)”。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培训学习,培训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激情教学、红色故事会、互动教学等形式进行,让我有机会对井冈山进行直观的感受,有了很多的收获和启示。
一、井冈山之行感悟
(一)革命道路之艰辛,开创根据地之不易。
在专题讲座《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中,吴方宁教授带领我们重温了那段血雨腥风、可歌可泣的井冈山斗争历史,讲述了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背景和主要内涵及现实意义。通过重温历史,井冈山斗争不再是是遥远的历史,井冈山精神也不再是抽象的定义。我们从吴教授的深沉厚重的讲述中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清楚地认识到坚定的信仰来源于对科学理论的执着追求,来源于对精神高地的顽强坚守,来源于对错误思潮的坚决斗争。
我们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门庭前举行了庄严入党宣誓仪式,参观了纪念堂、碑林、纪念碑、雕塑园。在吊唁大厅里,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的现场教学。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周边七个县市的烈士名录,共有15744位。而井冈山斗争时期,边界六县一山牺牲的革命烈士共有4.8万人,其中32300余人是无名烈士。厅中一块汉白玉无字碑,是为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立的一块无名碑,以示后人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仰望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雕塑园,深深体会到那些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先辈们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慷慨,他们的人格品德也彷佛如眼前的井冈山一样魁梧和让人敬佩。
互动教学环节“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四位授课老师用故事和感悟将历史和现实串联起来,使学员们理解了不同时期井冈山精神的不同内涵、时代价值。毛秉华,井冈山精神宣讲第一人,84岁高龄的毛老感情真挚、语气铿锵地为学员们讲授了井冈山精神的最大亮点———作风建设。“调查是十月怀胎,解决问题是一朝分娩”,“打仗要和社会调查结合起来,行动要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这些革命时期的论断,在今日看来仍有可发扬之处。老人家发言时间不长,却多次赢得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掌声是学员们对老人家的致敬,更是对革命精神的内心共鸣。
石草龙,中组部原副部长曾志之孙。他讲述了奶奶当年坚持原则,公私分明,拒绝帮忙解决“农转非”的故事,学员们在故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老一代革命者的高风亮节。
另两名主讲者,一位是上海知青杨洁如,1971年在井冈山最偏远的小学从教,执教36年,始终没有离开井冈山;另一位是井冈山市古城镇敬老院院长张志敏,这个“80后”的小伙子带着3名工作人员,悉心照顾着20多位老人。坚守、自律、感恩、实干,学员们从不同时代的主讲人身上感悟到了不同历史时期井冈山精神的不同内涵,这种传承与创新正是井冈山精神的力量所在。
(二)触摸历史,实地体验
当我们重走当年朱毛红军挑粮小道时,虽然只走了3.2公里短短一小段路,却还是让我们大汗淋淋,非常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用尽全力才走完全程,我不禁唏嘘当年创业艰难,感叹现时时光的美好。3.2公里,不仅仅是对我体力和耐力的检验,更引发我们对如果走好今天的道路的深思,穿行林间,当年毛委员、朱老总还有许多的挑粮战士们的身影依然在眼前跃动。 那一个个奔走的身影,是对新中国诞生坚定不移的盼望和实践,是红军的信仰和精神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
井冈山的历史,有太多值得记忆的重大事件。三湾改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大大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朱毛会师,举起了中国革命低潮中坚持斗争的大旗,给全国民众树立了对革命的信仰,为中国革命的复兴带来了希望;五破进剿和会剿,充分实践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也大大地拓宽了“以宁冈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胜利发展的空间;“三项纪律、六项注意”的颁布,真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心。
井冈山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在井冈山上默默吟唱着一曲悲壮的国际歌。井冈双雄袁、王二人,迎接红军上山,疆场屡建奇功,却被错杀于永新;萧克为闹革命不惜改名,还献出了一家5条鲜活的生命;张子清身为师长,治疗腿伤时把组织上分给他食用和洗伤口的盐全部留下来,分给其他伤员,最后感染去世;范家驹,在井冈山斗争最后的日子里坚持抗争,最后不幸被捕,视死荣光……。
二、主要收获和启示
(一)亲历井冈,坚定信念
当我们第一次实实在在踩在了井冈山的红色大地上,感受来自这片圣地的魅力;当我们第一次站在了一个个庄严肃穆的历史遗址前,切身感受这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我们的心也一次又一次被猛然撞击、颤栗、折服,我们的情也一次一次被感染、共鸣、振奋。因为在我们的心里,井冈山早已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更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震撼、一种吸引、更是一种信仰。没有哪一座山能与中国革命息息相关,成为革命的摇篮,所以说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名不虚传。
86年过去了,风雨洗尽了这片泥土上的斑斑血迹,但却给我们后人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重感。恍惚中,我仿佛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了血雨腥风的残酷。也许只有亲历井冈山,才会使我们更加透彻理解“革命”、“信仰”、“无畏”等词的真正含义;也许只有静心聆听井冈山的故事,才会给予我们跨越历史长河带来更多的思想震撼。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经历了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仍然矢志不渝、坚守信念?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激励着当年这些革命先烈经历了惨烈悲壮的战争,仍然孜孜不倦地探寻中国解放之路?这就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所凝炼、所铸造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那些血雨腥风的岁月已然成为过去,然而井冈山精神却已成为了永恒,已镌刻在我们心中。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肩负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任为创造中国新的崛起新的辉煌的一代人来说更是具有现实意思。在当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年代,人们普遍信仰缺失,而我们也必须要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从圣地井冈汲取更多的精神动力,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明晰价值取向,全面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坚持学习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不计私利,敢为人先。
(二)实干中践行井冈山精神
7月民5日,59名学员即将踏上归途。当我们再次在井冈山入口处的“井冈红旗”巨型雕塑下驻足时,高高飘扬的红旗中间镶嵌五角星、镰刀斧头和“井冈山”三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我们对“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中国革命最低潮、最困难的历史关头,在党的力量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果敢地发动武装起义,探索开辟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掀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这种敢于向强大的反动势力叫板、敢于冲破黎明前黑暗的英勇壮举,既是对信仰信念的坚守,又是崇高的责任担当。虽然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井冈山时期相比有了历史性变化,面对的风险和挑战不一样,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同,但不变的是信心勇气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创业要实,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这是井冈山精神在新历史条件下的重要体现,我将立足本职,以身作则,甘于奉献,廉洁奉公,为公司改革发展再立新功,在实干中宣讲、践行、传承井冈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