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新华社:江西干部学院“红色教育”品牌如何叫响全国
- 来源:新华社
- 发布时间:2018-11-11 17:26:40
-
字号: 大 中 小
编者按:近年来,江西省委组织部依托江西干部学院创新党员干部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初步构建了以红色资源为核心、以陪伴教学为重心、以学员需求为中心的新型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积极探索省级干部培训中心培训党员干部新路,培训效果受到参训学员及其所在单位的普遍好评。
2010年以来,新华社多次关注江西干部学院在党员干部培训方面的探索,并对其进行典型报道,报道引起中央和江西省领导的高度关注。近日,媒体再次聚焦江西干部学院“红色教育”品牌,分析江西干部学院“红色教育”品牌是如何叫响全国,对全国又有何借鉴意义。本网对媒体报道进行集纳展示。
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该演出由当地600名群众演员参与,运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再现井冈山峥嵘岁月。(新华社记者 周科3月15日摄)。
盘活“红色资源” 开发培训课程
新华社聚焦:
挖掘本土真实的史实和故事
只有10余名教员的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全国29个省份和16个国家部委机关、中央企业的自主选学培训班。培训高峰期间,培训中心一天之内12个培训班同时运行,培训工作出现"井喷现象"。学员们在这里没有厌学现象,课堂上秩序井然,气氛热烈。
据了解,培训中心开设的培训课程,注重挖掘本土真实的史实和故事,邀请本土典型或代表人物与学员交流互动,用真人、真事把历史"讲活"。 详细>>>>
“追忆前辈的人生坐标”
井冈山农民石金龙是红军女战士曾志的孙子。当年为了革命,曾志在离开井冈山时不得不把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托付给老乡,新中国成立后才重逢相认。1985年,石金龙请求奶奶帮忙解决“农转非”。曾志却说:“金龙啊,我们吃的饭菜不都是你们农民种的吗,那你又何苦转城镇户口呢?”
今天,石金龙为培训中心学员讲述自己与奶奶的故事,讲到动情处,学员们潸然泪下……
真人真事真景真情盘活“红色资源”
“那时候……”打开话匣,石金龙讲述起1985年,他请求奶奶曾志帮助解决“农转非”的故事。一次、两次……多次请求,曾志都没有答应。曾志回答说:“我们吃的饭菜不都是农民种的吗?那你又何苦转城镇户口呢?”课程结束时,主持人念诵曾志的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我想,这样做,才真正做到节约不铺张……”
真人真事真景“讲活”历史
在江西干部学院,记者一共跟班学习3天,发现这里开设的许多课程和其他干部培训机构不同,注重从本土真实的史实、故事中进行挖掘,并邀请鲜活的本土典型或代表人物与学员互动交流,用真人、真事、真景把历史“讲活”了。
井冈山上32处革命遗址,被他们开发成了现场教学课堂。在革命遗址前,学员们把自己“还原”为一名当年的红军战士,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历史情景中,去反思、体验、分享、行动。
参加完体验式教学的学员们经常发出共同的感叹“挑粮小道上挥汗如雨,胜过课堂上千言万语”、“我们空着手走都如此艰难,当年毛泽东、朱德等同志挑着满担的粮食上山,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顽强的精神!”
开展“陪伴教学” 激发学员情感共振
新华社聚焦:
适应学员的个性化特点 针对性地开展陪伴式教学
记者采访时,学员对培训中心普遍的反应是"形式灵活""手段新颖"。比如:培训中心将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做成一个个案例,如"三湾改编""黄洋界?;ふ?span lang="EN-US">";在教学中,教员充分尊重学员,让学员共同参与案例剖析,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展示了学员的学识认知水平,使他们学有所长。
培训中心教员葛亮说,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个组都要作一幅画,表达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这些画不是艺术佳作,但是学员们自己用红太阳、红旗、五角星、山路、斗笠、梭镖等要素总结井冈之行的收获,让人记忆犹新。
启迪“学以致用” 以史育人、寓理于史
新华社聚焦:
让课堂上的思想感动变成工作上的常态激励
培训中心副主任汪光华说,党史是革命先辈用鲜血与生命谱写的,但如果就历史讲历史,会让历史成为与现代人毫无关联的陈年往事。为此,培训中心在每一堂课上都设计了与现实对话的环节,启迪学员学以致用,让课堂上的思想感动变成今后工作上的常态激励。
?。保梗玻改?,在井冈山八角楼里,毛泽东同志完成了光辉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对当时井冈山斗争从理论上做了科学的分析总结。培训中心将其作为一个案例开展教学。
培训中心教员叶婧说,在讲述这段历史前,我们不断了解学员的需求,一些学员说,我们现在也不需要带革命队伍,来八角楼能学习什么呢?经过培训中心教员的集体思考,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工作都需要党员干部学会调查研究,把握全局;都需要干部坚定信念,开拓创新。详细>>>>
“让井冈山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以史育人、寓理于史。培训中心将这段历史开发成一个案例组织教学。培训中心教员叶婧说,我们现在来八角楼能学习什么呢?经过集体思考,我们认为,新形势下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工作都需要党员干部学会调查研究,把握全局;都需要干部坚定信念,开拓创新。
为此,在开展教学时,培训中心引导学员从这段历史中学习毛泽东同志深入调查研究、科学研判形势的思维方法和身处逆境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引导学员将井冈山精神与自己的生活工作实际进行“对话”,把内心思考沉淀为自己的思想品质,进而转化为工作上的探索创新。
其它媒体报道:
打上“井冈烙印”,把党性修养当做共产党人毕生的修炼
“心灵震撼的一次旅程,党性修养的一次洗礼”;“这次培训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加油站……”这些是在每期培训即将结束的时候,学员们进行党性修养分析交流时留下的滚烫的话语。
“通过聆听感人至深的事迹报告,瞻仰革命先驱的旧址故居,进行战斗足迹的现场体验,思想受到震动、心灵受到洗礼、党性受到教育,深深被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所震撼、所感动。这是真正触动灵魂的一次自我反思和剖析,也是对今后做好工作的有力鞭策。”中国东方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工作部副部长张新农写下这样的日记。
游客在井冈山茨坪参观革命旧址(新华社记者 周科 2011年4月29日摄)。
打造国内一流的红色教育培训机构
新华社聚焦:
井冈星火续辉煌——走进江西省委组织部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
身着红军服装、高唱革命歌曲、重走挑粮小道;站在黄洋界边、眺望八角楼上、瞻仰烈士陵园……一回回现场体验,一次次驻足凝眸,井冈山上追寻红色足迹,当年革命先烈“理想信念高于天”的崇高精神一遍遍震撼着心灵。
近年来,江西省委组织部井冈山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坚持干部教育培训的正确方向,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寻根培训模式,探索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道路。2009年至今,培训中心承办培训班近600期,培训了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2万多名学员,人均培训时间超过5天。在这里,学员们快速进入角色、融入历史,触及心灵、感悟成长……详细>>>>
其它媒体报道:
新时期井冈山上的“星火”工程
巍巍井冈,革命发源地,理想信念发源地。井冈山革命斗争虽然只有两年零四个月,但朱毛会师的龙江书院、八角楼上的如豆灯光、朱德挑粮的扁担、黄洋界威震敌胆的炮火、滋养红军的红米饭南瓜汤、鲜血染红的小井红军医院……一个个历史片断成了红色中国的永恒经典。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富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在新的征途上奋力前行的巨大精神动力。
最生动的中国版领导科学教科书
用井冈山红色创新理论指导培训管理,是培训中心理想信念教育课堂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2008年以来,培训中心用更开放的视野培训师资、研究培训需求,整合一切能促进教学的师资力量、培训机构,特别从北京井冈儿女联谊会邀请近60位红军后代担任义务教员。不少学员感叹道:“没想到在井冈山能见到这么多开国元勋的后代,更没想到他们会为我们授课。听了红军后代的讲述,感觉原来只能在书本和影视作品中仰视的伟人、将军,在此刻变得那么真实亲切;在他们戎马生涯、功勋卓著的背后,还经历了这么多不为人知、感人肺腑、令人深思的故事。”
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的领导和干部培训专家对此评价:红军后代挖掘出的珍贵历史素材,追忆与父辈交往的点点滴滴,并以此作为案例,从价值观与方法论角度挖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生坐标,是最生动的中国版领导科学教科书,其价值堪比哈佛案例。